首页 > 诗文 > 白居易的诗 > 杏园中枣树

杏园中枣树

[唐代]:白居易

人言百果中,唯枣凡且鄙。

皮皴似龟手,叶小如鼠耳。

胡为不自知,生花此园里。

岂宜遇攀玩,幸免遭伤毁。

二月曲江头,杂英红旖旎。

枣亦在其间,如嫫对西子。

东风不择木,吹喣长未已。

眼看欲合抱,得尽生生理。

寄言游春客,乞君一回视。

君爱绕指柔,从君怜柳杞。

君求悦目艳,不敢争桃李。

君若作大车,轮轴材须此。

哲理 

杏园中枣树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人们都说在各种果树中,唯有枣树既平凡,又粗鄙。

树皮像开裂的冻手,树叶像细小的鼠耳。

它为什么没有自知之明,也来开花在这杏园里。

它怎能受到攀折赏玩,幸而没有遇到伤害摧毁。

在二月的曲江江边,各种花红得风光旖旎。

枣树也在它们中间,好像是嫫母对着西子。

春风对树木倒没有偏爱,它在温暖的吹拂下成长,从不停止。

眼见得树干将要合抱,得尽了生生不息的天理。

且让我传话给春游的客人,请回过头来细细注视。

您如喜爱绕指的柔软,听凭您去怜惜柳和杞。

您如追求悦目的美丽,它不敢去竞争桃和李。

可是您要造一辆大车,那车轮车轴的取材必须在此。

注释

杏园:园名。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郊大雁塔南。唐代新科进士赐宴之地。

百果:泛指各种果树。

凡:平庸,寻常。鄙:粗俗,鄙陋。

皴(cūn):皮肤因受冻或受风吹而干裂。龟(jūn)手:冻裂的手。

胡为:何为,为什么。

幸:侥幸,幸而。

杂英:各色花。旖旎(yǐ nǐ):柔美的样子。

嫫(mó):嫫母,据《列女传》,嫫母是黄帝的妃子,长得很丑,但有贤德。西子:西施,,是春秋时越国美女。

吹喣(xǔ):吹吁,呼气。轻者为喣,急者为吹。

生生:孳生不绝,繁衍不已。

寄言:传话。

绕指柔:语出刘琨《重赠卢谌》:“何意百炼钢,化为绕指柔。”原指钢韧性极好,不易折断。

柳杞(qǐ):泛指柳树。杞,柳的一种,也叫红皮柳。

轮轴:车轮与车轴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吴大奎 马秀娟 .元稹白居易诗选译 .成都 :巴蜀书社 ,1991 :87-90 .

杏园中枣树创作背景

  元和二年(807年)白居易由盩厔县尉迁翰林学士。次年五月,授左拾遗。一时间,诗人似乎仕途通达,春风得意。于是他勉力于“有阙必谏,有违必陈”。以至任职一月,既“谏纸忽满箱。”然而,他的直言敢谏,并不被统治者所欣赏。因此,他常常感到苦闷和孤寂。这首诗大约就是在这种思想背景下写出的。

杏园中枣树鉴赏

  “人言百果中,唯枣凡且鄙,”一开始,诗人似乎只是客观地陈述了当时人们对枣树的普遍看法:“在各种果树中,唯有枣树平凡而又低贱,原因是它树皮裂,像冻裂的手,树叶细小,像老鼠的耳朵。”诗人以“龟手”的丑陋,鼠耳的猥琐来刻画枣树,描绘得很真实,也很形象,仿佛意在突出它的“凡”和“鄙”,引起读者对它的厌恶。前面冠以“人言”,就显得既不足信更值得怀疑。

  诗人巧妙地利用了读者的这种模糊的感觉,为最后的急转直下,凭空出奇作好了铺垫。

  “胡为不自知,生花此园里,”这四句是前一部分的递进和展开。诗人先以一种指斥和嘲讽的口吻批评枣树“怎么这样没有自知之明,在这杏园中开花呢?”唐代科举习俗,新中的进士都要到杏园设宴游玩。园内佳木云集,景色秀丽。因此诗人嘲弄它不该到此争芳斗艳,以贻笑大方。诗人在这里抒发了自己心中愤激的感情。那些气焰炙人的达官显要,专横跋扈,目中无人,外表雍容华贵,内心却空虚肮脏。诗人踯躅其中,不免有力单势孤之感,同时更有对这些人的深深的蔑视。这里的嘲讽是一种清晰的反嘲。接着,诗人笔锋一转,又对枣树进行安慰:“哪里适宜人们攀折赏玩,不过也幸而免遭伤害毁坏。”诗人对枣树孤独寂寞不受赏识的际遇表达了自己的同情,愤激之余,借道家“无所可用,安所困苦”的消极思想以自慰。

  诗人在《云居寺孤桐》中表达了类似的思想:“直从萌芽拔,高自毫末始,四面无附枝,中心有通理。言寄立身者,孤直当如此。”诗人后期避祸全身,大约和这种思想是有一定关系的。

  “二月曲江头,杂英红旖旎;”曲江即曲江池,在长安城东南,是唐代著名的风景游览区,与杏园相距不远。诗人将读者引出杏园,拓宽视野,在更大的范围上进行比较,以加深主题。“早春二月,曲江池畔,百树生花,风光旖旎,枣树孤立其间,犹如嫫母和西施相对而立。”古人常以嫫母和西施作为丑、美两极的象征。诗人把枣树置于婀娜多姿、争芳斗艳的二月春树的环绕中,更加衬托出了它的丑陋、卑琐,以及它立身尴尬的情形。这是继开头的贬抑后的进一步的渲染,通过鲜明的对比形成强烈的艺术效果。同时,它也引起读者的翩翩联想,在阳光明媚、春意盎然的曲江池畔,一个衣衫褴褛,形容猥琐的士子走在一群衣着华丽、神采飞扬、笑语喧腾的才子仕女中间,那是很奇特的一种场面。以上是这首诗的第一部分,它通过议论、反问、对比等手法,突出枣树的平凡、低贱、丑陋。

  “东风不择木,吹煦长未巳。眼见欲合抱,得尽生生理。”如果说此前诗人对枣树的同情还隐约闪现在对枣树的贬抑中,那么,从这里一开始,诗人就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:“东风却谁也不嫌弃,不停地吹拂让它生生不息,很快便成了合抱的巨树,它按照自己的天性完成了自己。”诗人的语气尽管十分平淡,感情色彩也很淡薄,但却含着一种傲然自爱之气。无论人们的鄙视,嘲弄,枣树不会枯萎,也不会改变自己的自然之性,它顽强地生长,在沉默和孤寂中壮大,以旺盛的生命力抗击着与它对立的世界。

  “君爱绕指柔,从君怜柳杞;君求悦目艳,不敢争桃李;”这里形容温柔婉顺的媚态。在白居易的诗中,绕指柔多用于贬意,以讽刺那些苟合曲从的小人。如在《李都慰古剑》一诗有:“至宝有本性,精刚无与俦,可使寸寸折,不能绕指柔。”诗人说:“游春的人们,请你们回头看一眼:假如你们喜爱柔顺的媚态,请你们去观赏柳树杞树,假如你们追求悦目娇艳,那么没有什么能比得上桃树李树,如果你们要制作大车,作轮轴的却必须是枣树的树干。”在这里,诗人使用排比句式,语气促迫,一改前文那种舒缓的节奏。诗人先柳杞后桃李,将人的视线引开,然后陡然一转,如飞瀑直下,惊心动魄,点出全诗的主题。

  既出人之意料,又在情理之中。读者惊叹之余,又反思前文,顿悟柔顺的柳杞,娇艳的桃李,实在是徒具外表,不足大用,而外平凡却质地坚密。枣树才是真正能担负重任的伟材。

  与白居易的众多咏物诗一样,这首诗也蕴含深刻的寓意,或在感叹身世,或在哀怜同道,或指讽权贵阀阅,或存心帝王回顾,或在演绎诗人对人生的观察,或兼而有之。就诗歌自身的内容来看,它主要抒发一种对人们屈没贤材,争逐虚名的不满与愤慨,并劝谕执政者能明察贤愚,以使有志之士得效轮轴之材,肩负起治国的重任。这是一首哲理诗。枣树平凡鄙陋,其身多刺,其貌不扬。它生在繁花似锦的杏园中,更令游春之客鄙弃。诗人的价值观却与众不同,认为枣树虽然不如柳杞柔可绕指,不如桃李赏心悦目,但对以貌取人的做法提出了批评。

 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是十分成功的。从总的结构上看,诗歌采用了先抑后扬、欲取先与的写法,即所谓“卒章显志”。这种结构在讽谕诗中多有使用。其次是采用对比手法。全诗不仅有同物的对比,如柳杞桃李与枣树的对比,嫫母与西施的对比,也有物与景的对比,如枣树与杏园的秀丽、与曲江池的旖旎风光的对比,也有自身的对比,如枣树外貌的丑陋与内在秀美的对比。通过对比,枣树的形象变得更加突出鲜明,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。在语言上,这首诗除了具有平淡浅易的特色外,还具有用字精确、刻画细致等特点。

白居易简介

唐代·白居易的简介

白居易
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

...〔 ► 白居易的诗(2585篇)

猜你喜欢

回乡感赋七律四首 其四 怀先严

林英男

腊梅陨后一春酸,戚戚松楸宿草寒。鲤对空庭荒六秩,歌呺四壁吊孤鸾。

敲欹驽骨诗犹悔,哭白乌头夜未残。片霎鹃声夕阳里,南陔无处采幽兰。

酷暑终转阴凉喜而歌

崔荣江

炙灼锥千孔,淋淋汗若浆。桔槔深不汲,涸陌渴黍梁。

违久瀺灂水,相逢只梦乡。蒸床身烙饼,苇席洼盛汤。

题李卫公待渡图

清代李锴

太原公子方隶军,药师却渡黄河津。津头萧萧风雪暮,亦是寻常行路人。

惊龙怒虎易形似,难画英雄当此际。常山太华隐欲动,千尺光芒垂至地。

春词二首

宋代张嵲

无复余声到耳边,衡门不闭亦萧然。

风枝鸟语皆无赖,每向春晴聒昼眠。

会陈亨父

明代顾璘

西园虚阁对高林,闭户焚香养道心。胜地几年频怅望,归帆千里一开襟。

云深独鹤萧萧舞,海近寒龙细细吟。明月倚阑无限兴,莫因人世叹浮沉。

慈竹

宋代王令

不求丹凤食,不学景龙吟。

自有慈仁意,相依岁月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