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朱淑真的诗 > 菩萨蛮·湿云不动溪桥冷

菩萨蛮·湿云不动溪桥冷

[宋代]:朱淑真

湿云不动溪桥冷。嫩寒初透东风影。桥下水声长。一枝和月香。

人怜花似旧。花比人应瘦。莫凭小栏干。夜深花正寒。

菩萨蛮·湿云不动溪桥冷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潮湿的云彩凝滞不动,溪桥清冷,轻寒刚刚穿透东风的身影。桥下水发出长长的声响,河畔的梅枝正揉和着月光发出香气。

人爱花好似见了旧友,花与人比较起来该是俊秀清瘦。独自一人寂寞靠着那小小的栏杆,殊不知夜深正熬受着寒冷哩!

注释

菩萨蛮:本唐教坊曲,后用为词牌名,也用作曲牌。亦作《菩萨鬘》。

湿云:天空中凝聚的浓云。

嫩寒:轻寒;微寒。

莫:同寞,寂寞。

菩萨蛮·湿云不动溪桥冷鉴赏

  上片写桥下月夜船上所观美景。开头两句,以仰视描绘之笔,烘托词人此时此地的一种压抑心境。“湿云不动”是指空间湿气呈现饱和状态,人感到胸闷,暗示着词人的抑郁心情。而“溪桥”又是清凉的,昭示着冷天的到来。“嫩寒”刚刚穿透东风留下身影。一个“透”字,突出了词人生活处境的严峻。词人把“湿云”、“溪桥”、“嫩寒”、“东风”全都人格化了。第三、四句以俯视描绘之笔,烘托词人此时此地由压抑到恬淡的心境:“桥下水声长”,写听觉;“一枝和月香”,写嗅觉。由听觉挪移到嗅觉,其间采用了跳跃和剪辑的手法,把它们连接起来的便是河畔上、高楼旁的一棵梅花树。“和”字一出,全盘皆活了。月,本是不香的,只因花一枝揉和叠印在月儿上,花香、月香也就分不清了,给人一种宁静恬淡的感觉。上面八种景物,构成四幅画面,声、形、色、味俱全,宛如过电影一般。

  下片写河畔高楼与河下船里的情思。第一、二句用互比的手法,正面描写船人想象中的佳人形象:“人怜花似旧,花比人应瘦。”是“人怜花”还是花怜人,是“花比人”还是人比花,全在词人的情感中:“旧”与“瘦”。这与“莫道不消魂,帘卷西风,人比黄花瘦”,有异曲同工之妙。最后两句侧面描写佳人的相思,实际也是东坡自己的情思:“莫凭小栏杆,夜深花正寒。”词人运用李后主《浪淘沙·帘外雨潺潺》中的“独自莫凭栏”和“罗衾不耐五更寒”词句,不露痕迹,有点石成金之妙。

  全词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、比喻与通感的笔调,生动描绘了泗水上的冬夜月景,烘托了两种相思,一样情怀。只说“人怜花似旧”,不说花怜人全新;只说“夜深花正寒”,不说夜深人正寒。这种隐喻之笔,是词人描写佳人惯用的手法,值得借鉴。

朱淑真简介

唐代·朱淑真的简介

朱淑真

朱淑真(约1135~约1180),号幽栖居士,宋代女诗人,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。南宋初年时在世,祖籍歙州(治今安徽歙县),《四库全书》中定其为“浙中海宁人”,一说浙江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生于仕宦之家。夫为文法小吏,因志趣不合,夫妻不睦,终致其抑郁早逝。又传淑真过世后,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。其余生平不可考,素无定论。现存《断肠诗集》、《断肠词》传世,为劫后余篇。

...〔 ► 朱淑真的诗(296篇)

猜你喜欢

写墨竹一枝

元代刘永之

为君粘笔写筼筜,数尺新捎绿粉香。持向西窗听夜雨,高情浑似对潇湘。

与仲安别后奉寄

宋代吕本中

出门送君时,一步再徘徊。虽云非远别,念与始谋乖。

欲求连墙居,故作千里来。君今不我待,欲跨洪沟回。

买菊

清代焦循

重阳风雨遍扬州,买得秋花又一秋。说是傲霜吾不信,朝来篱下总垂头。

古有採鞠茱萸篇而无一语及渊明长房旧事鞠茱

宋代杨冠卿

落英拾秋鞠,委佩纫芳兰。

以其清且芬,可服仍可餐。

长山谒范公祠四绝 其三

明代张吉

拜相后先公与马,公多容色马多忧。若更庆历为元祐,公亦须忧到死休。

天津感事二十六首

宋代邵雍

人言垂钓辩浮沉,辩著浮沉用意深。

吾耻不为知害性,等闲轻动望鱼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