蟋蟀
词语解释
蟋蟀[ xī shuài ]
⒈ 蟋蟀科的跳跃昆虫的通称,以雄性摩擦前翅的特化部分发出唧唧声而著称。触角较身躯为长。
英cricket;
引证解释
⒈ 亦作“螅蟀”。
⒉ 昆虫名。黑褐色,触角很长,后腿粗大,善于跳跃。雄的善鸣,好斗。也叫促织。
引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:“十月蟋蟀入我牀下。”
《逸周书·时训》:“螅蟀居辟。”
朱右曾 校释:“螅蟀生土中,有翼而未能飞,但居壁上。辟、壁同。”
叶圣陶 《隔膜·母》:“风也不起,蟋蟀也不叫,花间小虫跳跃的微声也没有。”
⒊ 《诗·唐风》篇名。小序谓刺 晋僖公 “俭不中礼”。 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七年》:“印段 赋《蟋蟀》。
引赵孟 曰:‘善哉,保家之主也!吾有望矣。’”
《文选·张衡<西京赋>》:“独俭嗇以齷齪,忘《蟋蟀》之谓何。”
薛综 注:“《蟋蟀》,《唐》诗刺俭也,言独为节爱,不念《唐》诗所刺邪!”
唐 韩愈 《奉使常山早次太原呈副使吴郎中》诗:“地失嘉禾处,《风》存《蟋蟀》辞。”
⒋ 象声词。
引清 采蘅子 《虫鸣漫录》卷一:“同伴中但闻楼板蟋蟀声,如相拥而行者。”
国语辞典
蟋蟀[ xī shuài ]
⒈ 动物名。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,属节肢动物。体型圆长,为黑褐色,触角细而长,后肢长大,善于跳跃。雄虫翅上有发声器,以两翅摩擦而发声。性好斗。蟋蟀本性怕光,栖身于土中或石砾下,以植物为食,是农作物的害虫。
⒉ 《诗经·唐风》的篇名。共三章。根据〈诗序〉:「蟋蟀,刺晋僖公也。」或亦指岁暮宴乐之诗 。首章二句为:「蟋蟀在堂,岁聿其莫。」
英语cricket (insect)
德语Grille (S), Heimchen (S)
法语grillon
分字解释
※ "蟋蟀"的意思解释、蟋蟀是什么意思由魔兔字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造句
1.那天黄昏,我们三个小鬼悄悄沿着游廊视察蟋蟀的行踪,蹑手蹑脚摸到幽暗的转角处,赫然发现那男人光着膀子轻轻搂着云姑,云姑的辫子散了,玉白的脸紧紧偎在那座油亮的胸膛上。
2., 我可不是盒子里的蟋蟀,任人摆布,只有我自己才能决定我的命运。
3.月亮在飘渺的乌云中忽明忽暗,带着一种神秘的色彩,昆虫们仿佛也被这众人的舞蹈所吸引了,也匆匆忙忙的赶了过来,但他们认为还缺点社么,青蛙弹起了他那雄厚而又富有活力的音乐,蟋蟀们也唯恐落后,用他们那低吟而又欢悦的歌声征服了大地。
4.促织,俗名蟋蟀,性好斗,明宣德年间,宫中盛行斗促织之戏,风靡一时。
5.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,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。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,还由于它的住宅。
6.两只蟋蟀一旦狭路相逢,就非要分出个胜负不可。
7.夏夜,蟋蟀劲鸣,星光灿烂,月光清澈。孩提时的晨在小山上快活的玩味着每一朵花,每一株草,亦或躺在绿油油的草地数星星。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,那么的惬意。
8.二百零九、记者随后将怪虫带回,经相关动物专家鉴定,这两只怪虫学名叫做斑灶马,属蟋蟀类,由于其颈部高高隆起,所以俗称“罗锅子”。
9.弟弟和几个小伙伴轻轻地拨开野草,掀起断砖,像寻觅珍宝似的捕捉着蟋蟀。
10.蟋蟀又名蛐蛐,是一种好斗又好玩的昆虫。它有一身黑亮的盔甲,一对长长的触角,一双薄薄的翅膀颜色紫褐而光润,六条肥壮的腿很会跳跃,两颗锐利的牙齿,是和同类互斗的时候作战的利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