褦襶
词语解释
褦襶[ nài dài ]
⒈ 衣服粗重宽大,既不合身,也不合时。比喻不晓事;无能。
例今世褦襶子,触热到人家。——程晓《嘲热客》
褦襶子。
英thoughtless;
引证解释
⒈ 夏天遮日的凉笠。
引宋 姚宽 《西溪丛语》卷下:“据《炙轂子》云,褦襶,笠子也。”
清 郝懿行 《证俗文》卷二:“褦襶,《潜确类书》:即今暑月所戴凉笠,以青繒缀其襜,而蔽日者也。”
⒉ 谓炎暑戴笠。
引宋 陆游 《夏日》诗:“赤日黄尘褦襶忙, 放翁 湖上独相羊。”
明 许三阶 《节侠记·侠晤》:“褦襶访兰英,下马炎威失。”
清 冯桂芬 《致姚衡堂书》:“既而思之,成之於某何加?不成於某何损?何必触暑褦襶以冀必行,故趦趄者月餘。”
⒊ 愚蠢无能;不懂事。
引清 故文英 《吴下方言考·褦襶》:“褦襶,不能事而笨也, 吴 谚呼笨人为褦襶。”
⒋ 形容痴迷失态之状。
引明 许自昌 《水浒记·剽劫》:“把青蚨几贯易縹清,酩酊何辞褦襶行。”
⒌ 衣服粗厚臃肿貌。
引明 张煌言 《雨中寒甚再迭前韵》:“春衣褦襶还如铁,岛树槎枒转似金。”
清 吴炽昌 《客窗闲话续集·悟知子》:“猝有一道人来,著折角巾,褦襶不堪。”
清 郝懿行 《证俗文》卷六:“今俗所谓褦襶者,为其不俏醋也,襃衣大袖不合时尚,亦为褦襶。”
⒍ 引申为累赘。
引况周颐 《蕙风词话》卷一:“词过经意,其蔽也斧琢;过不经意,其蔽也褦襶。”
国语辞典
褦襶[ nài dài ]
⒈ 夏日所戴的斗笠,用以遮日。
⒉ 不明晓事理,不懂事。
引《土风录·卷八·褦襶》:「徐坚《初学记》载魏程晓〈伏日〉诗:『今世褦襶子,触热到人家。』《集韵》,褦襶,不晓事也。」
分字解释
※ "褦襶"的意思解释、褦襶是什么意思由魔兔字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