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ú

苾刍


拼音bì chú
注音ㄅ一ˋ ㄔㄨˊ

繁体苾芻

苾刍

词语解释

苾刍[ bì chú ]

⒈  亦作“苾蒭”。

⒉  即比丘。本西域草名,梵语以喻出家的佛弟子。为受具足戒者之通称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亦作“苾蒭”。即比丘。本西域草名,梵语以喻出家的佛弟子。为受具足戒者之通称。

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记·僧诃补罗国》:“大者谓苾芻,小者称沙弥。”
唐 白居易 《东都十律大德长圣善寺钵塔院主智如和尚茶毗幢记》:“前后讲毗尼三十会,度苾蒭百千人。”
《西游记》第十三回:“﹝ 三藏 ﹞又念一卷《孔雀经》,及谈苾蒭洗业的故事。”
章炳麟 《大乘佛教缘起考》:“时 阿难陀 与诸苾蒭在竹林园,有一苾芻而説颂曰:‘若人寿百岁不见白水鹤,不如一日生得见白水鹤。’”

国语辞典

苾刍[ bì chú ]

⒈  佛教用语。男子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称,女性出家受具足戒者称「苾刍尼」。也作「比丘」、「比邱」。

《瑜伽师地论·卷六》:「苾刍当知于诸法中,假立有我。」

分字解释


※ "苾刍"的意思解释、苾刍是什么意思由魔兔字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