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当然耳的成语故事


想当然耳

拼音xiǎng dāng rán ěr

基本解释耳:而已,罢了。凭主观推断,应该是这样。

出处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孔融传》:“以今度之,想当然耳。”


想当然耳的典故

公元203年,曹操同儿子曹丕率军攻占袁绍的老巢邺城,18岁的曹丕见23岁的袁尚妻子甄氏十分漂亮,就强占为夫人。孔融知道后就写信给曹操,运用当年周武王把商纣王的宠妃妲己赏给周公的典故。曹操不解,孔融说他根据现在推想过去的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想当然耳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经史子集 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:“两都各聚书四部,以甲乙丙丁为次,列经史子集四库。”
此一时彼一时 语出《孟子 公孙丑下》:“彼一时,此一时也。五百年必有王者兴,其间必有名世者”。
因材施教 《论语 为政》子游问孝、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:“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,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,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,故不同也。”
安内攘外 汉 张仲景《伤寒论 太阳病上》:“甘草甘平,有安内攘外之能。”
顺口溜 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三卷第六章:“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几句顺口溜形象地概括了眼下的形势:上面放,下面望,中间有些顶门杠!”
臭名远扬 《宋书 刘义真传》:“案车骑将军义真,凶恶之性,爰自稚弱,咸阳之酷,臭声远播。”
当机立断 汉 陈琳《答东阿王笺》:“秉青萍干将之器,拂钟无声,应机立断。”
材轻德薄 宋 朱熹《论臧否所部守臣状》:“熹委是材轻德薄,不足取信,岂复更敢臧否人物。”
流离转徙 清 戴名世《周烈妇传》:“与其妇翁皆贱业,两人流离转徙者久之。”
过而能改 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吾知所过矣,将改之。稽首而曰:‘人谁无过,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’”